7. 美高申請攻略特別篇1:申請美高需要請顧問嗎?|《我們倆-太平洋兩岸母子對話錄》
簡介
申請美高到底要不要請顧問?這個問題幾乎是我被問得最多的一個問題了。
Joey已經順利走完了美高申請的過程,并且收獲了滿意的美高錄取。從我們申請美初和美高的實際經驗出發(fā),我來幫助大家梳理一下到底要不要請顧問,為什么,以及怎么選顧問。
首先聲明:這里所有分析都是從我們自己的經歷和經驗出發(fā);不具客觀性和代表性,非權威,非專業(yè);請謹慎閱讀,獨立判斷,自行決策。
先說結論:申請美高,DIY還是請顧問,需要根據孩子和家庭的情況決定。
對于英語好、熟悉美國文化和教育理念、且在讀學??梢蕴峁┯行еС值暮⒆樱珼IY也是可以的。
如果不具備以上的條件,申請美高,尤其是競爭比較激烈的美高(包括寄宿和走讀),是需要請顧問的。
接下來,我們就逐步分析一下,什么是顧問,美高申請到底需要做些什么,我們到底是否需要顧問,以及如果需要,我們應該怎么挑選顧問。
這里我采用的方法是:梳理美高申請所需要的各項能力,該項能力的專業(yè)性和稀缺性,如果找顧問,如何評估這項能力;如果不找顧問,有什么替代方式。希望通過這些梳理,幫助大家整理思路,評估是否需要找顧問,以及如何挑選合適的美高顧問。
目錄
前言:顧問、中介和校代;DIY
美高申請需要的能力分析、重要性、顧問評估方法和替代方案
英語能力
對美國文化和教育理念的理解
對美高學校的了解
對美高申請流程的了解程度以及執(zhí)行能力
對學生的準確定位、規(guī)劃和學校匹配能力
與學生的溝通協(xié)作能力
再次重申,以下內容,出于我的個人經驗和想法,如有失偏頗的地方,各位略過就是了。教育是高度個性化的服務,沒有非常明確的標準。同一個顧問,有被家長奉若天神的,也有被恨之入骨的。有時候就是差之毫厘謬之千里,有時候又僅僅是運氣不好。家長們既要擦亮眼睛,小心謹慎,也不必過于糾結焦慮。要知道,孩子今后的路還很長,一次升學并不會定義孩子的一輩子。
------我是專說正事的分割線------
前言:顧問、中介和校代;DIY
顧問和中介:
這兩個詞的定義很接近。在2018年之前,國家還有因私出入境中介機構的資格認定,因此大家都是用中介這個詞。而顧問是近年來開始用得比較多的詞。
從一般詞義理解來說,中介的作用是牽線搭橋,將需求雙方撮合在一起,同時也是向兩頭收費的,例如常見的房產中介。因此中介往往把完成交易作為目標,未必把客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顧問的作用是為客戶提供咨詢服務,例如法律顧問。顧問需要有專業(yè)的知識,為客戶提供專業(yè)的服務,為支付咨詢費的客戶負責,把客戶的利益放在首位。
因此,我個人認為,顧問這個詞更適合留學咨詢服務。
校代:
美高留學還有一種號稱是中介/顧問但是實際是校代的方式,這些機構和一些學校簽訂招生代理協(xié)議,幫助學校招收學生,從學生的學費中收取傭金,甚至同時收取學生的費用。這些校代是否會以學生的利益為第一,需要考量。
一般來說,好的美高因為申請的學生大大多于招生人數(shù),不愁生源,不會采用校代的方式招收學生。
請注意,我們在本文中討論的僅是提供專業(yè)留學咨詢服務的顧問機構。向學校收取傭金的中介機構和校代機構,由于沒有深入接觸過,也沒有一手資料,不予置評。
DIY:
有些家長會問,美高申請可以DIY嗎?
答案是,當然可以。
在本土申請美國私立學校的學生家庭,默認是學生家庭自己申請的,即便使用升學顧問,一般也是以家庭為主,顧問提供一些專業(yè)的幫助。
國際生家庭,尤其是有語言障礙的家庭,往往需要全程的顧問服務。
有能力的家庭自己DIY申請,學校和家長直接溝通,學校和家庭都是可以更好地互相了解,是很好的方式。
注:有些家長說,學校要求通過中介申請,不接受家長直接申請。那么這種學校應該是我前文說的校代學校,也不在我們這篇文章討論的范圍了。
------我是正文的分割線------
美高申請需要的能力分析、重要性、顧問評估方法和替代方案
本文的能力分析,從“術”和“道”兩個類型做分析:三個術(英語能力,申請流程以及執(zhí)行,對美高學校的了解);三個道(美國教育和招生理念,準確定位、規(guī)劃、呈現(xiàn)和擇校,與申請學生家庭的配合)
術之1:英語能力
英語能力是橫在中國家長面前的第一道關口,很多家長無法DIY的第一個原因,就是因為不懂英文。所有學校的官網、申請的系統(tǒng)、來往的郵件都是用英語,如果不懂英語或者英語不夠好,在申請的時候就會需要幫助。這個道理很簡單,也很直接。
除了基本的英語能力,對于教育方面的一些專業(yè)詞匯和常用說法的認識的熟練運用,也是英語能力的一部分。這部分能力和下一條對美國教育的理解能力相關,在這里也不多贅述了。
專業(yè)度要求:? ?
稀缺性:?
對顧問的考察方式:
對于自己本身就不懂英語的家長來說,考察顧問的英語能力,可以通過顧問的學習經歷、工作經歷、英文方面的資歷證書等來判斷。也可以通過現(xiàn)場觀察顧問和學校的溝通過程來判斷。
替代方案:
如果是申請比較好的美高,對學生的托福和SSAT成績有一定的要求。能夠達到這些要求的申請學生的英語能力足以應對申請,家長和孩子一起準備申請是完全可以的。
術之2:申請流程以及執(zhí)行
美高的申請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各個學校的申請要求、時間節(jié)點、材料準備等,有很多細節(jié)問題需要非常清晰的了解。例如,有些學校對大陸學生預約校園面試有前置的維力克面試要求或者托福成績要求,有些學校采用自己單獨的申請系統(tǒng),有些學校只接受統(tǒng)一的資料和文書,有些學校有額外申請素材提交的管道和單獨的文書等等。這些要求有時候每年還會有一些微調,申請家庭需要全面掌握并及時更新。
在申請準備階段,根據不同學校的申請要求,申請家庭要有能力制定明確的計劃。到了申請季,申請家庭要根據申請的時間節(jié)點,按時登陸系統(tǒng)填寫表格、上傳資料、繳費、提交等。這些工作貌似簡單,其實是比較繁瑣和復雜的,需要細心周全。
專業(yè)度要求:? ? ?
稀缺性:? ?
對顧問的考察方式:
可以要求顧問介紹在申請過程中的工作流程,工作中使用的工具以及方式等。還可以問一下之前由該顧問服務的家庭,在過往的工作過程中是否出現(xiàn)過問題。這里要注意的是考察管理體系和考察工作人員責任心是兩個角度,兩方面都要關注。美高申請的工作需要高質量且具有責任心的工作人員,需要顧問機構有相應的管理體系,保證及時和準確提交,不出錯。很多時候,顧問的申請團隊有多個工作人員,他們之間的信息溝通和工作銜接需要有很好的體系,否則的話無論是重復還是空白,都會造成問題。這點需要特別關注一下。
替代方案:
關于申請、面試的具體要求,在各個學校的官網的Admission部分都有詳細介紹,申請家庭可以自行了解。美高申請的SAO系統(tǒng)和Gateway系統(tǒng)中對遞交資料都有詳細清單,按圖索驥即可。
術之3:對美高學校的了解
美高的數(shù)量比較多(能接受國際學生的寄宿學校約有300多家,走讀學校就更多),而且美高的學校與學校之間往往會有一些差異。這種差異是多方面的,學校硬件設施、師資水平、學術水平、強勢項目、文化氛圍、學生關懷等,這些差異造成了美高的多樣性,也是美式教育注重個性的表現(xiàn)。選到符合孩子發(fā)展需求和個性特點的學校,對孩子的發(fā)展會很有幫助。
對于中國家長來說,選校就成為一個難題了。在我們所熟知的教育環(huán)境里面,有很明確的好學校的標準(例如??挤謹?shù)、高考分數(shù)、升入985/211的人數(shù)等)和公認的少數(shù)好學校的名單,選校從來不是一個問題,大家都奔著那幾大名校去就對了,這也是造成國內家長教育焦慮的原因之一。
到了美高申請的時候,突然發(fā)現(xiàn)選校也是一個重要工作。再看到這么多學校,還不能用國內學校的直接評估標準來評估,家長們就暈了。
申請家庭需要能對美高有全面的了解,結合對自家孩子的情況的了解,在選校環(huán)節(jié)匹配到合適的學校去申請。如果這步走得好,不僅是申請的時候成功率比較高,而且在未來孩子入讀以后的發(fā)展也會更加順利。
專業(yè)度要求:? ? ?
稀缺性:? ? ?
對顧問的考察方式:
看顧問的經驗。了解顧問的從業(yè)經歷,每年做多少個案例,可以大致有一個概念。同時要自己做一些學校研究,多去問問顧問對學校的評價,和自己得到的信息互相印證,評估顧問的對學校的了解程度。
替代方案:
申請家庭通過學校官網、第三方網站、在讀學生家長都可以了解到學校的情況。可參考我們之前的兩篇舊文章↓↓↓ (其中第一篇雖然是講美初申請的,但是學校研究的方法和工具都是一樣的)
如何做美初申請前的學校研究 | 美國寄宿初中申請攻略系列-2
45. 如何選校?美高申請系列(1) |《我們倆-太平洋兩岸母子對話錄》
道之1:美國教育和招生理念
美國的教育和招生理念和我們的理念有很大的差別。對于有些家長來說,有時候完全不知道美國的學校需要的是什么。這時候就需要顧問能夠對美國教育和招生理念有深刻的理解,能夠幫助申請家庭理解美高經歷能給孩子帶來的價值,在申請的過程中梳理孩子的特色,并通過美國人能夠理解的方式呈現(xiàn)給招生官。
例如,中國招生體系中分數(shù)至上和美高采用的全面考察的差別,對于標化成績在申請策略中的定位問題,需要顧問幫助申請家庭厘清;在中國常見的各種證書作為敲門磚的申請方式和美高更關注于學生的熱情和成長,需要顧問幫助申請家庭梳理和挖掘。
專業(yè)度要求:? ? ?
稀缺性: ? ? ?
對顧問的考察方式:
看顧問的學習經歷,首選有美國留學經歷,尤其是大學本科最好是中學留學的經歷。有些顧問英語雖好,但是自己從來沒有在美國的學校讀過書甚至沒有出過國,所知道的信息都是二手信息,如何能對美國的招生理念和教育理念有深刻了解?
替代方案:
申請家庭可以通過多方面信息了解美國學校的招生理念。書籍、電影、朋友的訪談、招生官的溝通、老師的溝通、在讀家庭的溝通,都是很有效的方式。教育理念與很多文化、社會、哲學問題相聯(lián)系,并非獨立存在,因此也可以通過各種渠道從社會學的角度理解美國學校的教育和招生理念。有些家長自己本身有留學經驗,或者在外企工作的經驗,都能夠幫助到對教育理念的理解。
道之2:準確定位、規(guī)劃、呈現(xiàn)和擇校
前面有提及到美高申請是一個全面考察的體系,加上美高各個學校之間的差異,就要求顧問能夠對孩子的學術能力、個性、特長、發(fā)展方向有深入的了解,能夠根據孩子的特點,幫助申請家庭做好申請的規(guī)劃和選擇合適的學校。
準確定位需要顧問有敏銳的觀察能力,有和青春期孩子的溝通的親和力,尊重孩子的特點,并幫助申請家庭根據孩子的特點,或者揚長,或者補短。
更重要的是,如何通過面試和文書呈現(xiàn)孩子的特色。通過面試的培訓,幫助孩子梳理自己的特點,在面試官面前自如呈現(xiàn)自己;通過文書的討論和修改,體現(xiàn)孩子的核心特點。
同時顧問需要有相關的資源,文書相關的頭腦風暴、特點挖掘和整理、修改等,需要有水平的文書老師;面試培訓、模擬面試,需要好的面試輔導老師。
專業(yè)度要求:? ? ? ?
稀缺性:? ? ? ?
對顧問的考察方式:
一方面可以看顧問過往的案例,從案例中分析顧問在這方面的能力。另一方面最好能和顧問服務過的家庭溝通,了解在申請過程中顧問的實際工作情況。當然顧問曾經服務過的家庭如果是顧問推薦的,一般都是對顧問比較滿意的,并且中國人一般比較含蓄,很多人不愿意表達負面評價,因此也需要在了解中仔細甄別。
替代方案:
申請家庭可以通過與孩子的各科老師的溝通,得到家長以外的專業(yè)人士的評估和幫助,對學生的特點做客觀的分析和評估,并制定申請的策略。其他的,如面試培訓、文書撰寫都可以在市場上找到類似的單項服務,也是解決方案之一。
道之3:與申請學生家庭的配合
顧問和申請家庭要一起工作至少一年時間,大家的理念是否一致,互相合作的方式是否合拍,非常重要。對于申請的目標設定,顧問和孩子、家長是否一致?對于申請家庭和顧問在申請過程中的角色定位和決策過程,是否雙方都達成共識?對于日常的溝通模式,是否是雙方都感覺舒服?申請家庭是否可以沒有顧慮地向顧問表達自己的想法并獲得理解?顧問是否可以沒有顧慮地向申請家庭提出自己的專業(yè)建議?這些問題貌似簡單,但是在實際的過程中未必能夠做到。
更為復雜的是,有時候申請家庭的家長和孩子本身就有不同的觀點,這時候顧問如何在其中幫助家庭分析和引導達成一致,顧問是否可以得到孩子的信任并對孩子產生正向的影響力甚至做到家長做不到的事情,委實考驗顧問的功底了。
專業(yè)度要求:? ? ? ? ?
稀缺性:這里可能更合適用“是否與申請家庭合拍”來評估
對顧問的考察方式:
這部分是最難以用量化指標來評估,用一句大白話講就是能不能看對眼。在簽約之前需要和顧問有充分的交流,家長和孩子可以分別與顧問詳細聊一聊,通過談話來感覺雙方是否合拍。也可以通過向顧問曾經服務過的家庭了解來做側面的判斷。
替代方案:
在這一項中對DIY的申請家庭來說最重要的如何平衡家庭成員之間的意見不一致。家庭成員之間的溝通方式和處理矛盾的方式比較成熟的話,能夠面對申請過程中的挑戰(zhàn)。同時,雙方認可的孩子的老師、具有相關經歷的家庭的朋友,也是可以依靠的資源。
美高申請是低齡留學家庭的重大決策,而顧問的選擇是這個重大決策中的重中之重。希望我們的分析能夠幫助大家。
限于篇幅,我們將在下篇文章中為大家解答美高申請過程中最常見的問題。
已經走過了美高申請的家庭,也歡迎后臺留言,告訴我“你和顧問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