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許多不同的聯(lián)盟,這些聯(lián)盟最早都是從體育聯(lián)盟發(fā)展成招生聯(lián)盟的,你說的情況應該和招生聯(lián)盟更有關,所以這里我就最有名的ten school admission organization來說)
這個問題沒有任何官方的解釋,但是據(jù)傳聞是這樣的。
我自己分析的話,覺得這個理論也有道理。這些一流的學校有一流的學生資源,合理的分配才會讓每個學校都獲益,而不是大家都錄取同一個學生。當然,多所學校都想要同一個學生的事情不會經(jīng)常發(fā)生,這10幾所每所都有自己的特點,他們錄取優(yōu)秀的學生看的更多是個性、特長等特點。比如有些學校特別鼓勵學生獨立自主創(chuàng)新,就會找個性相符的學生;同樣有些學校比較傳統(tǒng)、保守、學術性較強,也會找合適的學生。如果一個學生的性格和一所學校特別相近,這所學校就會錄取,其他學校一般就會放在wait list上,如果一個學生同時適合兩所或更多的學校的風格,那么他就可能同時被兩所以上學校錄取。
(都是自己和同學的經(jīng)歷,非官方解釋,肯定會有例外、更復雜或更特殊的情況) -
美國私立學校(也包括大學)確實有這樣的聯(lián)盟。從招生的角度而言,這也是這些學校整合資源的一種方式,比如TSAO. 從學校招生計劃而言,他們必須進行對話,才能保證招生工作的順利進行。這也是為什么很多學校在申請表上的有個問題就是問還申請了其他哪些學校。這里面基本不存在順序位置、誰優(yōu)先的問題。各個學校肯定都是盡量選擇他們認為優(yōu)秀、最適合自己學校的學生。他們會權(quán)衡錄取一個學生她/他最后來的幾率有多大,也就是招生中常說的admission:yield之間的比例。這個比例如果比學校計劃的大很多,那么很多其他相應的計劃都得調(diào)整,這也是為什么私立學校之間會進行對話的一個重要原因。
從學生角度而言,我覺得這些不應該是考慮的重點,應該做的就是選擇心儀并適合自己的學校,努力做到自己的最好、盡最大努力去申請就好。而申請決定是怎么做出來的,并不在申請人的控制范圍內(n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