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大家,去美高讀書一定要有社交,要融入嗎?學校advisor兼宿舍老師周二發(fā)了郵件給我們,CC了年級組長、國際生總監(jiān)以及心理中心總監(jiān),說孩子(10年級,9年級就在這個學校上學了但是因為疫情今年第一年過去)不去交朋友不說話,在宿舍里從不主動參加optional的社交活動,他們很擔心(“seriously concerned”)。我們也和孩子聊了一下,他說他在上課都有發(fā)言,作業(yè)從沒落下過,報名的club(樂團、環(huán)保)也都有參與,只是不覺得有交朋友的必要,上課、活動時間結束就收拾東西離開,早上健身、吃飯、往返教室也都是自己一個人,也沒覺得有什么不好,自己責任內的東西都能完成,社交這種他看來責任外的沒有必要。孩子一直是比較獨立的性格,也不是內向,就是有點孤,防備心比較強,比較低調,有事情喜歡自己解決或者消化而不是去分享尋求幫助。交不到朋友應該也不是語言的問題,他從小英文學校幾乎每個暑假都會去美國,再者同校的中國留學生中也一個朋友也沒有,還在國內時也沒有過要好的朋友。advisor的郵件我們還沒有回,不知道應該說會鼓勵孩子多去社交,還是闡述孩子的性格并請老師多理解包容?這樣的情況家長應該如何協(xié)調處理呢?
-
家長您好,我讀了下來,認為您的孩子不但沒有任何問題,而且有自己獨立的思想和人格,我在美高近20年工作生涯,見到此類孩子最終的發(fā)展都不錯,每個學校的Advisor及其他管理人員的認知和同理心良莠不齊,建議您跟Advisor寫封郵件,把以上的如實講一下就好,孩子堅持做自己,僅參加有意義的Social足以。
-
美國高中有喜歡社交的,也有不愛社交的。本無對錯之別。只要孩子本身心理沒有覺得有什么問題就好。
我參加過一個斯坦福大學的招生宣傳會,招辦主任公開表明我們不僅不歧視,反而還有些偏愛有些 nerdy 的學生。 -
您好:
如實告知您的孩子的性格,讓老師多么理解就好,不是每個孩子都喜歡社交,有的孩子就是喜歡獨處,只要確保孩子心理健康,而且沒有抑郁或者是有壓力就好。
-
去美高讀書,課堂知識只是其中一部分,對美國環(huán)境及人文風俗的了解,應該也是來美高讀書的一部分初衷吧。
-
很多其他顧問老師都已經(jīng)解答了應該如何回復老師,我在這里補充一下關于學校老師的想法吧。很多時候亞洲的家長收到老師對孩子的反饋,第一反應是要“解釋”以及希望老師“包容”,不知不覺中把老師放在家庭的對立面。
其實很多時候老師主動聯(lián)系家長,更主要的原因是“告知”以及“尋求幫助”,跟家長是相互合作的關系。家長可以給老師提供的幫助包括像家長文中提到的提供孩子成長中的性格背景信息、或者多跟孩子打電話溝通并不時反饋給老師、甚至長周末抽時間親身到美國探望孩子等等。
社交當然不是必須的,但是大多數(shù)中國學生去美國高中讀書最大的收獲其實不是學術,而是社交。寄宿學校之所以是寄宿學校,就是因為它培養(yǎng)學生的目標也包含了通過學術以外的各種活動和人際互動,以讓學生的性格和社會能力有所成長。
任何事情都有個程度,如果真如老師所說的“從不主動參加optional的社交活動”,的確是一種比較極端的選擇?,F(xiàn)在才剛開學不久,建議學生如果將來遇到自己不特別抗拒的活動的時候,也可以考慮嘗試一兩次,說不定會有以外的收獲呢。 -
家長您好!這個問題更多的是要看家庭到底希望孩子去美高得到的是什么。
因為美高不僅僅只是一個學術的土壤,更重要的是讓孩子在一個社會性的環(huán)境里面,學會怎么樣與人相處,這些人包括自己的同學,包括低年級的同學,也包括高年級的同學,以及不同的成年人。在這個過程之中可能會產(chǎn)生沖突,也可能會建立起一輩子的友誼,這些都是他人生中成長非常重要的一些財富,包括未來的親密關系和走入職場、走入社會之后,這些所謂的社交能力,也是成就一個人非常重要的一些基本素養(yǎng)。所以很多送孩子出國留學的家庭,他們希望孩子得到的不僅僅是課堂上的知識,而是孩子在這樣的一個環(huán)境之中得到全面的發(fā)展,成為一個有軟能力,也有硬知識,這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
那么回到這個問題,孩子是否一定要社交?這個答案肯定是不是的。因為學校不可能逼著一個學生去融入去社交,但是孩子是否也應該理解社交的重要性?盡管自己可能不愿意,但是學習這方面的能力,對自己的未來的發(fā)展很重要,這個其實是家庭和孩子應該是希望達到的。
所以我們來講講如果不好好社交,未來可能產(chǎn)產(chǎn)生的一些隱性的弊端:首先在美高,如果你是一個優(yōu)秀的學生,未來沖刺到頂尖美本,肯定是有更好的一個平臺。但是優(yōu)秀的學生不僅僅是學術能力強的,學術能力是一個最基本的門檻,也必須要強。但是學術能力之外,你需要展現(xiàn)出自己的一些性格魅力,品性素養(yǎng),包括領導力等。那么在美高這樣的一個環(huán)境之中,如果是一個完全拒絕不社交,甚至大家都不知道是誰,在沒有任何存在感的這樣的一個學生,在未來競選學生會或者是俱樂部中的領導人的情況下是沒有任何優(yōu)勢的。那么在未來比較功利地去思考申請美本的時候,需要去了解美國教育體系以及美國社會的整體的價值觀是什么樣的,而不是能一味堅持著自己。當然也可以一味地堅持著自己,但是要接受堅持自己未來會得到的后果是什么。
另外建議回復學校郵件的時候,就是可以說孩子可能還在適應期間,非常感謝學校老師對孩子的關注。另外作為家長也需要去提醒孩子社交的重要性,并且要走出自己的一個封閉的小世界,去踏出舒適圈挑戰(zhàn)一下去結識不同的人。這也是成長中必經(jīng)的一條路,從一個家長的層面表態(tài)說會幫助孩子往前走是最好的。